武漢新型肺炎 | 應對疫情,呼吁大家行動起來共渡時艱的10條建議
一、堅持凝聚共識。中央國務院堅持信息公開透明,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方針非常重要。疫情防控應以問題和解決對策為導向,所有會議、宣傳、工作的模式均應相應轉變,以提高工作效率。
二、堅持正確導向。加強宣傳資源整合和工作力度,加大嚴肅的、科普的、針對性的資訊推送力度。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和自媒體進行聯防聯控。慎用造謠罪,多用證偽方式糾正信息偏差。抗擊疫情在相持階段,更應重視廣開言路,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。
三、確定應急響應的重點部門。建議國家公布抗擊疫情必需堅守崗位的行業和部門名單,供各地安排工作參考。同時,呼吁全社會給予這些行業部門重點保障和支持。
四、確定應急管理服務的主要內容。建議各地擬定基本生活物資和基本服務保障清單,圍繞清單進行市場宏觀管理和綜合調控,開展管理和服務。
五、處理好武漢和其他可能爆發疫情地區的關系。建議國家和地方衛生部門組建應急預備梯隊,對湖北省武漢地區和周邊城市,其他省份特別是農村薄弱地區進行跟蹤監測,保持高度警戒,發現問題及早介入支援,避免武漢以外的地區出現類似疫情爆發情況。
六、處理好防控疫情和全面工作的關系。為了能夠堅持抗擊疫情并持續一個時期,從春節假期結束開始,應盡快實現以防疫為重點轉為防疫和恢復生產并重,在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現成員基礎上,增加經濟部門成員;在專家組中增加社會管理、經濟領域等專家,協同指導開展疫情防控、社會治理和經濟自救工作。
七、處理好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關系。建議在疫情不明朗階段,國家嚴格控制經濟風險,實行金融管控;推遲股市開市時間;研究發行抗擊疫情特種債券,以鞏固金融和財政。
八、處理好“緊張”和“不緊張”的關系。辯證看待緊張恐慌和漠視松懈的關系,做好心理干預工作。適當緊張可以增加居民抗疫的凝聚力和政策依從性,但是可能增加身心負擔;漠視和松懈可能產生漏洞和問題,因此,在保持適度緊張的情況下,針對不同人群和不同情況做好心理干預非常重要。如增加對健康人群、隔離人群和流動人群等的心理干預和相關科普教育。
九、做好多種準備。做困難的打算,爭取最好的結果。建議各用人單位在法定假期結束前,制訂應對疫情的工作方案和預案,針對可能發展的不同情況安排相應的工作,做到遇事不亂。
十、推動健康中國建設。抓住契機大力開展衛生健康知識和醫改政策宣傳,及時總結典型地區的防控工作模式及有效的應對措施,宣傳和推廣。以抗擊疫情為例,讓社會各界和廣大居民深刻認識“健康中國戰略”的偉大意義,重新認識健康就是穩定,健康就是發展的道理,增強公眾參與“健康國家建設”和醫改的自覺性和主動性,下決心彌補短板和不足,推動工作走上一個新的臺階。
文/搜狐健康